馬云最新演講引爆金融圈,中國企業借錢難,日本呢?
發布時間:2020-10-28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掃碼
繼續在永銘國際官網閱讀文章
分享給您的親朋好友更方便
在10月25日舉行的外灘金融峰會上,馬云的一席發言引發社會熱議。在演講中,馬云直言中國金融沒有系統性風險,“現在中國的銀行還是當鋪思想,害了很多企業家”,呼吁必須建立包容性、可持續金融體系。
隨后,英國《金融時報》等國際主流媒體大篇幅報道了馬云在外灘金融峰會的演講。馬云的此番表態,也引發了各方討論。
在中國,小企業融資難和銀行更愿意借錢給大企業是長期存在的矛盾。中小企業一直難以從傳統銀行獲得貸款,而傳統銀行主要由大型國有銀行主導,偏向大型公司和國有集團等抵押物充足的機構提供信貸。
馬云呼吁銀行放棄當鋪思維,用風控技術提供無抵押信貸。金融系統應該減少對大型銀行這樣大江大河的依賴,更多地利用“湖泊,水塘,小溪小河和沼澤地”這樣的生態系統,將資金注入經濟發展的各個角落,帶動經濟發展。這樣的觀點無疑說動了很多人。
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爆發,受疫情影響,許多中小企業和個體經營者的資金短缺問題凸顯。從企業恢復到正常的生產、銷售、回款等會有時間滯后和不確定因素。所以當前如何處理資金周轉困難的問題,能夠在活下去就顯得尤其重要。
這是全世界的中小企業家共同面臨的難關。疫情之下,各個國家的中小企業家們都在掙扎求存。
相比之下,日本的中小企業家們要輕松許多。
20年前的2月12日,日本央行首次降息至0%,實行“零利率政策”為日本經濟恢復生機,為美國和歐洲在若干年后的金融危機中采取積極貨幣政策創造了先例。
不符合銀行的風控標準
隨后,日本一直保持低利率政策。但是向日本銀行借錢的企業,卻不是很積極。
根據在日本生活工作多年的資深新聞工作者徐靜波先生的文章,日本曾有專門負責企業調查的公司在對五千家日本企業做調查后發現,80%以上的日本企業不存在資金短缺向銀行貸款的問題。
一是因為日本的融資環境以直接融資為主,銀行其次。中國的企業直接融資比例不到40%,融資渠道主要靠銀行;日本的直接融資的比例卻高達70%。
二是因為日本絕大多數中小企業本身有足夠的流動資金,又不會盲目擴大規模、跨行業投資,幾乎沒有資金需求。他們覺得企業是一輛車,安全開車最重要,不求高速,更不求超速。企業必須準備半年以上的流動資金,是一個基本的概念。
但即使這樣,疫情沖擊之下,絕大多數的日本中小企業還是受到了影響。
這時候,日本政府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日本政府在這一次疫情中,制訂了一攬子救濟措施,對中小企業的救助可以說是面面俱到:
1、政府給營業額出現減少的中小企業,一次性補助200萬日元(約13萬1800元人民幣);個體經營者(譬如拉面店等),一次性補助100萬日元(約6萬5900元人民幣)。即使是今年3月份剛成立的公司,也可以申請補助。
同時,一些地方政府也給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主動停業的店家,予以特別補助,東京都補助50萬日元。
2、政府給予停業的中小企業和店鋪,補助半年的房租,政府最高承擔80%。
3、政府給停業的企業和店鋪支付“雇傭調整助成金”,每位員工一天最高可領取8330日元(約550元人民幣)。這筆補助,在一些中小企業中,可以是一般年輕員工一個月的工資。這就意味著,政府替企業給員工發工資。
4、由于政府鼓勵企業員工在家上班,因此政府最高補助100萬日元給中小企業,用于購買電腦和構建網絡設備。
5、由政府擔保,中小企業已經到期的銀行貸款,最長可延期5年歸還。
6、政府通過政府銀行和商業銀行,向中小企業提供“無擔保、無利息”貸款,歸還其最長5年。
在具體措施上,最后一條令全球中小企業主倍感羨慕。
針對收入急劇下降的中小企業提供的免息貸款,貸款資金由政府全資擁有的日本財務公司和其他愿意加入的金融機構及企業財團共同支持。而且不會劃定特定行業,而是以中小企業營業額下降的幅度、現金流和債務情況作為審批標準。
等同于日本政府承擔了絕大部分的利息費用(因為金融機構和企業財團發放的無息貸款,可獲得日本一定比例的稅收補貼)。
政策執行之后,一位在日本經營10人左右小公司的企業主,最近已經拿到了三份這政府補助:
第一筆是日本政府補助的200萬日元(約13萬元人民幣);
第二筆是東京都政府補助的100萬日元(約6.5萬元人民幣);
第三筆是政府勞動服務中心補貼的70萬日元(約4.6萬元人民幣)防疫物資購買補助金。
全部加起來,超過了20萬元人民幣。
還收到了來自銀行4000萬日元(約265萬元人民幣)的救濟貸款。
4000萬日元的貸款,第一筆2000萬日元,還款期為10年,第一年一分錢都不用還,從第二年開始還。最初三年免利息,從第四年開始,一年利息為1.3%。
另一筆2000萬日元,還款期為6年,前三年的年利息為0.46%,后三年的年利息為1.4%。
低利率的借貸與優厚的補助,讓更多日本中小企業能夠在這場風暴中存活。